拼音: | xíng shī zǒu ròu |
注音: | ㄒ一ㄥˊ ㄕ ㄗㄡˇ ㄖㄡˋ |
词性: | 成语 |
行尸走肉的意思
词语解释:
行尸走肉
(1)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活死人。比喻庸碌无能,无所作为的人
引证解释:
⒈ 见“行尸走肉”。
⒉ 比喻徒具形骸,庸碌无为,毫无生气的人。
引晋王嘉《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汉成帝六》:“张禹之初,与王根异也,犹有生人之气也;虑及子孙而行尸走肉,遂祸人之宗社,冒万世之羞。”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七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难道你我就没有责任吗?都象你这样,那中国四万万人,就等于四万万行尸走肉啦。”
⒊ 比喻精神贫乏,徒有形体的反动分子。
引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而已。”
郭澄清《大刀记》第五章:“那个出卖灵魂者,只能做为一个行尸走肉继续存在于世而已!”
亦作“行尸走骨”、“行尸走肉”。 《云笈七籤》卷六十:“虽位极人臣,皆行尸走骨矣。”
清昭槤《啸亭续录·刘文恪》:“此等行尸走肉,亦復想啗我金耶?”
国语词典:
会走动却没有魂魄的躯体。比喻一个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气,庸碌无为。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谫劣无能,谓之行尸走肉。」也作「行尸走骨」、「行尸视肉」、「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网络解释:
行尸走肉
行尸走肉 (成语)
- 1、她这个人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你惋惜她做什么?
- 2、一个人可以浑浑噩噩的在人世间如行尸走肉,也可以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业。
- 3、有些汽车制造商就如同汽车界的僵尸或是行尸走肉一般。
- 4、他整天无所事事,颓靡不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 5、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失去文化,便如同失去灵魂一样,活著也只是个行尸走肉罢了。
- 6、我通常不太写像行尸走肉这种暴力剧。
字义分解
- 拼音shī
- 注音ㄕ
- 笔划3
- 繁体尸
- 五笔NNGT
- 五行金
(1)(名)尸首;死人的身体。
(2)(名)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3)(名)不做事情;空占职位。
- 拼音zǒu
- 注音ㄗㄡˇ
- 笔划7
- 繁体走
- 五笔FHU
- 五行金
(1)(动)跑
(2)(动)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3)(动)移动:挪动:挪动
(4)(动)离开;去:车刚~|把土抬~。
(5)(动)(亲友之间)来往:~娘家|~亲戚。
(6)(动)通过;由:~这个门出去。
(7)(动)漏出;泄露:~风|~漏|~气。
(8)(动)改变或失去原样:~味|~样|~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