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迹
拼音: | qū jì |
注音: | ㄑㄨ ㄐ一ˋ |
屈迹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屈迹"。 2.犹屈身。
引证解释:
⒈ 见“屈迹”。亦作“屈跡”。犹屈身。
引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梁武﹞博通群籍而让齿乎一卷之师,劒气凌云而屈迹於万夫之下。”
唐张读《人虎传》:“徵性疏逸,恃才倨傲,不能屈跡卑僚,尝鬱鬱不乐。”
《新五代史·赵犨传》:“然犨阴识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託之计。”
金王若虚《王氏先茔之碑》:“未冠失怙,迫於家累,屈跡刀笔中。”
网络解释:
屈迹
字义分解
- 拼音qū
- 注音ㄑㄩ
- 笔划8
- 繁体屈
- 五笔NBMK
- 五行木
1. 使弯曲,与“伸”相对:屈曲(
)。屈折。屈膝。屈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屈一指。卑躬屈膝。2. 低头,降服:屈服。屈从。威武不屈。
3.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辱。屈才。屈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屈驾。屈己待人。
4. 理亏:屈心(亏心,昧心)。理屈词穷。
5. 姓。
与屈迹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