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吏
拼音:sú lì
注音:ㄙㄨˊ ㄌ一ˋ

俗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才智凡庸的官吏。

引证解释:

⒈ 才智凡庸的官吏。

汉贾谊《治安策》:“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篋,而不知大体。”
《汉书·儿宽传》:“异日, 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 汤言儿宽。”
清钱谦益《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尔为郡一出於仁人、学士之为,而絶去鄙儒、俗吏之习,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郭沫若《革命春秋·归去来·达夫的来访》:“我看达夫的使命依然是做个文艺作家,与其为俗吏式的事务所纠缠,倒应该随时随地去丰富自己的作家的生命。”

国语词典:

庸俗无卓见的官吏。

网络解释:

俗吏

  • 俗吏,汉语词汇。
  • 拼音是sú lì,
  • 指才智平庸的官吏,
  • 出自《治安策》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ㄙ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WWK
    • 五行

    (1)(名)风俗:世~|习~。

    (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

    (3)(形)庸俗:粗~|脱~。

    (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GKQI
    • 五行

    (1)(名)旧社会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胥~。

    (2)(名)旧社会泛指官吏:大~|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