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召
拼音:fāng zhào
注音:ㄈㄤ ㄓㄠˋ

方召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方邵"。 2.西周时助宣王中兴之贤臣方叔与召虎的并称。后借指国之重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方邵”。 西周时助宣王中兴之贤臣方叔与召虎的并称。后借指国之重臣。

《宋书·王镇恶传》:“﹝镇恶﹞实扞城所寄,国之方邵也。”
隋卢思道《劳生论》:“方邵重臣,外扬武节。”
唐李华《卢中郎斋居记》:“庙堂有风力之臣,征镇皆方召之老。”
《旧唐书·太宗纪上》:“周宣驱驰方召,亦能制胜太原。”

网络解释:

方召

  • 方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ānɡ zhào,是指国之重臣。出自《晋书》。
  • 字义分解

    • 拼音fāng
    • 注音ㄈㄤ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N
    • 五行

    (1)(名)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正~形。

    (2)(名)乘方:平~。

    (3)姓。

    (4)(名)方向:东~。

    (5)(名)方面:正~。

    (6)(名)地点、地区:~言。

    (7)(名)方法:药~。

    (8)(形)正直:品行~正。

    (9)(副)正在;正当:~才。

    (10)(量)用于方形东西:几~木头。

    • 拼音zhào,shào
    • 注音ㄓㄠˋ,ㄕㄠ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VKF

    zhào

    1. 召唤:召集。召见。

    2. 召致,引来:召祸。召人怨。

    shào

    1.周朝国名,在今陕西凤翔一带。

    2.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