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疸
拼音:hēi dǎn
注音:ㄏㄟ ㄉㄢˇ

黑疸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种植物病害。禾本科植物小麦、高粱、玉米等都能感染。受害部位产生黑色粉末。也叫黑疸、黑粉病。

引证解释:

⒈ 见“黑穗病”。

网络解释:

黑疸

  • 面、手、乳晕、腋窝、外生殖器、口腔黏膜等处呈弥漫性棕黑色改变者,多为黑疸,由劳神伤肾所致
    • 1、中医将此病症分为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黄汗五种,认为是由湿热造成的。
    • 2、早期不完全梗阻时黄疸较浅;如胆管梗阻逐渐加重,黄疸也可加深,呈黄色、褐色,甚至黑色。
    • 3、将此病症分为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黄汗五种,认为是由湿热造成的。
    • 4、麦子过于遮蔽是发生黄疸病和黑疸病的重要原因,风吹小麦,可使麦田通风,减少虫害。
    • 5、例如,麦子过于郁蔽又无风就是发生黄疸病和黑疸病的重要原因。 ()

    字义分解

    • 拼音hēi
    • 注音ㄏㄟ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LFOU

    (1)(形)像煤或墨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跟“白”相对)。

    (2)(形)黑暗:天~了|屋子里很~。

    (3)(形)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市|~话。

    (4)(形)坏;狠毒:~心。

    (5)(形)象征反动:~帮。

    (6)(形)(Hēi)姓。

    • 拼音dǎn,da
    • 注音ㄉㄢ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JGD
    • 五行

    dǎn

    1. 〔黄疸〕病名,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亦作“黄病”。

    da

    1. 见“ 疙瘩 ”(gē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