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藤
拼音:yǐn téng
注音:一ㄣˇ ㄊㄥˊ

引藤的意思

词语解释:

牵藤。
清代三品以上京官出行时在轿前引导的鞭棍。

引证解释:

⒈ 牵藤。

唐钱起《晚归蓝田旧居》诗:“引藤看古木,尝酒呪春鸡。”

⒉ 清代三品以上京官出行时在轿前引导的鞭棍。参阅《清史稿·与服志四》、 清福格《听雨丛谈·伞扇制度》。

《清朝野史大观·顺康朝大臣体制》:“康熙初,三品以上乘舆呵殿,双藤彻扇,丙戌罢引藤,丁亥并撤拥扇,惟背灯笼题衔。壬辰冬,仍听乘舆藤扇如故。”

网络解释:

引藤

  • 引藤,是汉语词汇,解释是牵藤。
  • 字义分解

    • 拼音yǐn
    • 注音ㄧㄣ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XHH
    • 五行

    1.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退却:~退。~避。

    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 拼音téng
    • 注音ㄊㄥˊ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AEUI
    • 五行

    (名)(藤子)某些植物的匍匐茎或攀缘茎;有的可以编制箱子、椅子等:~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