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诵
拼音:mò sòng
注音:ㄇㄛˋ ㄙㄨㄥˋ

默诵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出声地读书。

引证解释:

⒈ 不出声地读书。

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句见赠》之四:“不如默诵千万首,左抽右取谈笑足。”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亭林先生﹞马上无事,輒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徐迟《财神和观音》:“他默诵起来了。现在这果真已是一篇煌煌的大论文。”

国语词典:

口不出声,在心中背诵。

网络解释:

默诵

  • 默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ò sòng,是指不出声地读书。
  • 默诵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1、每改罢一段,父亲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顺适,我们就跟着他默诵
    • 2、敲响钟声是新年,欢天喜地举盛宴。全家围坐敬长辈,同堂共乐春满园。祈祷祝福天地宽,许愿默诵平安康。人人期盼都吉祥,平安之夜人皆安。愿你一生平安万事悠!
    • 3、当她准备就绪,光采耀人,浑身珠饰和羽毛,他默诵著祈祷,护送她展翅高飞。
    • 4、有时是默诵,有时是小声念诵。你可随意交替之。
    • 5、一路再不敢和人多话,只是默默诵习师父平时所授武功心法,饿了就啃几口包子。
    • 6、外出推销时,失败者还在考虑是否遭到拒绝的时候,我要默诵这句话,面对第一个来临的顾客。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ㄇㄛˋ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LFOD
    • 五行

    (1)(动)不说话;不出声:~读|~坐|~祷。

    (2)(动)默写。

    • 拼音sòng
    • 注音ㄙㄨㄥ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CEH
    • 五行

    (1)(动)读出声音来;念;朗读

    (2)(动)背诵:记~|过目成~。

    (3)(动)称述、述说:传~|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