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
拼音:yī zé
注音:一 ㄗㄜˊ
词性: 数量词

一则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

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

表数量。一项,一条。如:新闻一则;启事一则。

引证解释:

⒈ 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

《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汉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

⒉ 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

《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
《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
巴金《雾》六:“一则因为这件事很重要,二则他害怕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说话时不免现出激动的样子。”

⒊ 表数量。一项,一条。

如:新闻一则;启事一则。

国语词典:

一条、一项。

如:「一则新闻」、「一则广告」。

网络解释:

一则

  • 一则,拼音yī zé,是指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
    • 1、老师用一则寓言说明了一个深奥的道理。
    • 2、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见了一则老伯伯见义勇为的新闻。
    • 3、灵巧的鹦鹉说出了一则绕口令,引得观众惊叹不已。
    • 4、在这次班会中,丹丹借一则精彩的寓言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 5、今天早晨广播电台报道了一则重大喜讯。
    • 6、这一则则真挚的情,让我不能呼吸不能自已!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
    • 注音ㄗㄜ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MJH
    • 五行

    (1)(名)规范。

    (2)(名)规则。

    (3)(动)效法。

    (4)(量)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5)(连)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6)(连)表示转折关系的词。

    (7)(连)表示肯定判断的词。

    (8)(连)表示两件事在时间上前后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