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阁
拼音:lóng tú gé
注音:ㄌㄨㄥˊ ㄊㄨˊ ㄍㄜˊ

龙图阁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代阁名。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曰述古殿,阁上以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

引证解释:

⒈ 宋代阁名。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曰述古殿,阁上以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参阅《宋史·职官志二》。

宋苏轼《谢吕龙图书》:“龙图阁老执事,某西蜀之鄙人。”
《宋史·真宗纪三》:“﹝天禧四年十一月﹞戊午,召近臣於龙图阁观御製文词。”
宋王巩《王氏谈录·古器》:“字法参以篆隶,形制不与经典相合,非远古时物,疑宇文氏器具,上其事,詔藏於龙图阁。”

网络解释:

龙图阁

  • 龙图阁,北宋阁名。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地点位于会庆殿西侧。龙图阁收藏有宋太宗御书、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以及宗正寺所进宗室名册、谱牒等。
  • 景德四年(1007年),置龙图阁学士,为正三品。宋代海阳(今潮州东津)人刘昉,官拜龙图阁学士,世称刘龙图。又设待制,《文献通考·职官考八》“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条既谓“宋朝大中祥符中建龙图阁”,又称“(龙图阁)直学士景德四年置”,“待制,景德元年置”。
  • 尔后龙图阁藏书不断增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三“咸平五年十月己卯”条载:“先是,上(真宗)于龙图阁藏太宗御书。己卯,召近臣观之。上手执目录以示近臣,谓曰:‘先帝圣文神笔,朕集缀既久,至于题记时事,片幅半纸及书在屏扇或微损者,悉加装褙,已三千七百五十卷矣。’”《长编》“景德二年(1005)四月戊戌”条纪事又载:“阁上藏太宗御书五千一百十五卷、轴,下设六阁:经典阁三千七百六十二卷,史传阁八百二十一卷,子书阁一万三百六十二卷,文集阁八千三十一卷,天文阁二千五百六十四卷,图画阁一千四百二十一轴、卷、册。上(真宗)曰:‘朕退朝之暇,无所用心,聚此图书以自娱耳。’”
  • 《宋史·包拯传》:“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故民间戏曲小说中以“包龙图”称包拯。
  • 字义分解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XV
    • 五行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 拼音
    • 注音ㄊㄨ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LTUI
    • 五行

    (1)(动)想

    (2)(名)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

    (3)(动)谋划;计划:~谋不轨。

    (4)(名)贪图。

    (5)(名)意图。

    • 拼音
    • 注音ㄍㄜ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TKD
    • 五行

    (1)(名)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后指门限。

    (2)(名)藏书的地方。

    (3)(名)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4)(名)特指女子的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