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拼音:xíng xiāng zǐ
注音:ㄒ一ㄥˊ ㄒ一ㄤ ㄗˇ

行香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词牌名。《中原音韵》﹑《太平乐府》俱注双调。六十六字。此调以宋晁(晁补之)词﹑苏(苏轼)词﹑秦(秦观)词﹑韩(韩玉)词为正体,而韩词一体,填者颇少。参阅《词谱》卷十四。 2.曲牌名。南曲入中吕宫行,北曲入双角只曲。

引证解释:

⒈ 词牌名。 《中原音韵》、《太平乐府》俱注双调。六十六字。此调以宋晁 ( 晁补之 )词、 苏 ( 苏轼 )词、 秦 ( 秦观 )词、 韩 ( 韩玉 )词为正体,而韩词一体,填者颇少。参阅《词谱》卷十四。

⒉ 曲牌名。南曲入中吕宫行,北曲入双角只曲。

网络解释:

行香子 (词牌名)

  •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读书引”。以晁补之《行香子·同前》为正体,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行香子·述怀》等。
  • 字义分解

    • 拼音háng,xíng
    • 注音ㄏㄤˊ,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HH

    • 拼音xiāng
    • 注音ㄒㄧㄤ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JF
    • 五行

    (1)(名)谷物的芳香。

    (2)(形)气味好闻:~草|~料。

    (3)(形)食物味道好:饭做得很~。

    (4)(形)吃东西胃口好:饭吃得~。

    (5)(形)睡得塌实:睡得正~呢。

    (6)(形)受欢迎;被看重:吃~|这种化肥在农村很吃~。

    (7)(名)香料:檀~|沉~。

    (8)(名)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香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烧~|蚊~|一炷~。

    (9)(动)〈方〉亲吻:~面孔。

    (10)(xiānɡ)姓。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