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蚨
拼音:yáng fú
注音:一ㄤˊ ㄈㄨˊ

洋蚨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洋钱。古时称钱为'青蚨'。

引证解释:

⒈ 即洋钱。古时称钱为“青蚨”。参见“洋钱”。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四:“因以随行铜雀瓦砚易之,不允,增洋蚨四枚而后可。”
袁庙祝鮀《辛亥革命征信录》:“开枪时,有汉人从城门窥探,中弹身死者,革命军即予以洋蚨四元,令其亲属领埋。”

网络解释:

洋蚨

  • 洋蚨,汉语词语,拼音是yáng fú,释义是洋钱。
  • 字义分解

    • 拼音yáng
    • 注音ㄧㄤ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IUDH
    • 五行

    (1)(形)盛大;丰富:~溢。

    (2)(名)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形)外国的;外国来的:~人|~货。

    (4)(形)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办法|土~结合。

    (5)(名)洋钱;银元:大~|小~|罚~一百元。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JFWY
    • 五行

    (名)青蚨;古代用做铜钱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