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宪历
拼音: | shí xiàn lì |
注音: | ㄕˊ ㄒ一ㄢˋ ㄌ一ˋ |
时宪历的意思
词语解释:
历法名。制定于明末,清·顺治二年(1645年)颁行,正式采用定气注历。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五次(即最后一次)大改革。
引证解释:
⒈ 历法名。制定于明末, 清顺治二年(1645年)颁行,正式采用定气注历。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五次(即最后一次)大改革。
引清曹寅《十月朔后陶雪蓬返櫂戏呈》诗:“内府旧分《时宪历》,水曹新饯祭餘羊。”
网络解释:
时宪历
字义分解
-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笔划7
- 繁体時
- 五笔JFY
- 五行金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唐~。战~。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
5.季节:四~如春。
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
7.时俗;时尚:入~。
8.副词。时常:~~。~有错误。
9.有时候:~阴~晴。
10.时机:不误农~。
与时宪历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