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试
拼音: | qiū shì |
注音: | ㄑ一ㄡ ㄕˋ |
秋试的意思
词语解释:
秋试
(1) 明清时秋天举行乡试故称
英
引证解释:
⒈ 指科举时代地方( 唐宋为州府, 明清为省)为选拔举人所进行的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引宋文同《中秋夜试院寄子平》诗:“人间重此夕,一岁号佳赏。而我督秋试,鏁宿密如藏。”
宋朱熹《答滕德章书》:“吾友秋试不利,士友所嘆。”
宋何薳《春渚纪闻·颜几圣索酒友诗》:“东坡先生临郡日,适当秋试, 几(颜几 )於场中,潜代一豪子刘生者,遂魁,送举子致讼,下几吏。”
在特殊情况下,廷试亦偶于秋季举行。 《宋史·选举志一》:“太平兴国三年九月,廷试举人。故事,惟春放榜,至是秋试,非常例也。”
国语词典:
科举时代在秋季举行的乡试。
- 1、转眼庆元五年秋试,曾、谢二人相约同行赴京会试,两个都金榜题名。
- 2、今年十四岁,正是年少意气风发之时,与家人商订今秋定要下场秋试,求得状元及第,光耀门楣。
- 3、史家义时每年都举行科考,分别为春试童生、举人,秋试秀才、进士。
- 4、像就是这一片树林里,当初我获得那血参,得以伐毛洗髓,才在明年秋试成功成为童生的。
- 5、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无奈秋试临近,四大才子被迫打包上京赶考。 ()
- 6、魏古中了秀才之后,却没有参加乡试,而是四方游学,拜访名师,后来,在洛阳龙门书院的理学大儒顾双门下学习,直到一年前才回到了肃宁,准备今年的秋试。
字义分解
- 拼音qiū
- 注音ㄑㄧㄡ
- 笔划9
- 繁体秋、鞦
- 五笔TOY
- 五行金
(1)(名)秋季:深~|~风|~雨。
(2)(名)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大~。
(3)(名)指一年的时间:一日不见;如隔三~。
(4)(名)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