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拼音:yù jiā zhī zuì hé huàn wú c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

引证解释:

《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谓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

国语词典:

欲:想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陷害人。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ㄩ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WWKW
  • 五行

(1)(名)欲望:食~|求知~。

(2)(动)想要;希望:随心所~|畅所~言。

(3)(动)需要:胆~大而心~细。

(4)(副)将要:摇摇~坠|山雨~来风满楼。

  • 拼音jiā
  • 注音ㄐㄧㄚ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LKG

(1)(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2)(动)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度比原来高;增加:~大|~强|~快|~速|~多|~急。

(3)(动)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符号|~注解。

(4)(动)加以:不~考虑|严~管束。

(5)(动)(Jiā)姓。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zuì
  • 注音ㄗㄨㄟ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LDJD
  • 五行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 拼音
  • 注音ㄏㄜˊ,ㄏㄜ,ㄏㄜ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SKG
  • 五行

1.  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

2.  副词,多么:何其壮哉!

3.  姓。

  • 拼音huàn
  • 注音ㄏㄨㄢ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KKHN
  • 五行

(1)(名)祸害;灾难:~难|水~。

(2)(动)忧虑:忧~|~得~失。

(3)(动)害(病):~病|~者。

  • 拼音wú,mó
  • 注音ㄨ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FQV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TDUH
  • 五行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