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识
拼音:biǎo zhì
注音:ㄅ一ㄠˇ ㄓˋ

表识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表帜”。标记;标帜。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表帜”。标记;标帜。

《汉书·王莽传下》:“初,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并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使山兵吏民,目瞻见之。”
清蒋士铨《第二碑·赓韵》:“当日籛公移藩仓卒,只立一碑表识而去。”

国语词典:

标记。《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初,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三国志.吴书.周鲂传》:「井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使山兵吏民,目瞻见之。」也作「表志」。

网络解释:

表识

  • 表识是指对原著隐而不显、略而不详之处加以审改,或记下自己的看法,出处《汉书·王莽传下》。
    • 1、这些用了一个高亮的小灯泡来表识
    • 2、各级机关只保留一定的机要通信和应急用车,在数量上严格核定,并实行表识化管理,号牌统一变更为尾号为“”的专门号段。 
    • 3、引申出标杆、标识,唐李善“建标,立物以为之表识也”。
    • 4、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
    • 5、“看表识人”似乎流于表面,但在你一举手、一抬腕间,一张“表”情已足以让人领略到你的品位符号。
    • 6、也许有人会认为“看表识人”太流于表面,但事实是,在你举手抬腕之间,别人就已通过你的手表领略出你的品味符号了。

    字义分解

    • 拼音biǎo
    • 注音ㄅㄧㄠ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EU
    • 五行

    (1)(名)外面;外表:~面|由~及里。

    (2)(名)中表(亲戚):~哥|~叔。

    (3)(动)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表示:发~|~心意。

    (4)(动)俗称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

    (5)(名)榜样;模范:~率。

    (6)(名)古代文体奏章的一种;用于较重大的事件:诸葛亮《出师~》。

    (7)(名)用表格形式排列事项的书籍或文件:《史记》十~|统计~。

    (8)(名)古代测日影的标杆。参看〔圭表〕。

    (9)(名)测量某种量的器具:温度~|电~。(名)计时的器具:温度~|电~。(名)计时的器具

    • 拼音shí,zhì
    • 注音ㄕˊ,ㄓ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KWY
    • 五行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zhì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