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愤
拼音:gū fèn
注音:ㄍㄨ ㄈㄣˋ

孤愤的意思

词语解释:

韩非所著的书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司马贞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

引证解释:

⒈ 韩非所著的书篇名。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
司马贞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於时也。”
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 唐刘知几《史通·自叙》:“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於时,而美志不遂。鬱怏孤愤,无以寄怀。”
清顾炎武《赠钱行人邦寅》诗:“孤愤心犹烈,穷愁气未申。”
鲁迅《准风月谈·“吃白相饭”》:“第一段是欺骗。见贪人就用利诱,见孤愤的就装同情。”

国语词典:

愤世嫉俗。

网络解释:

孤愤

  • 孤愤:韩非所著的书篇名
  • 孤愤:柳亚子的诗作
    • 1、但与此同时,他又常常表现出忧怨与孤愤,有明显的狂者性格。
    • 2、有几个,庄廷龙案只是一个写书的人,却株连万人之多,连读书的人也要牵连,这事你怎么不孤愤一下?
    • 3、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王勃 
    • 4、篇自序不长,却掩盖不住他胸中的孤愤和企盼:“我们这一代,‘救国’、‘救世’不是目的,只是抵抗寂寞的手段”。董桥 
    • 5、孤愤微君谁告语,久要儒肆共拖裙。 
    • 6、更重要的是,他把孤愤著书作为化解“愁沮”的力量,融合儒佛道的思想又让他很地调整心境,最终铸就了“诗豪”的美名。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ㄍㄨ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BRCY
    • 五行

    (1)(形)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儿。

    (2)(形)单独;孤单:~雁|~岛。

    (3)(代)封建王侯的自称。

    • 拼音fèn
    • 注音ㄈㄣ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NFAM
    • 五行

    (动)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怒:~然|~愤|~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