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ǐ jiǎ |
注音: | ㄅ一ˇ ㄐ一ㄚˇ |
比甲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时一种便于骑射的服装。类似后来的背心。
指背心。
引证解释:
⒈ 古时一种便于骑射的服装。类似后来的背心。
引《元史·后妃传一·世祖后察必》:“﹝后﹞又製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於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倣之。”
⒉ 指背心。
引《西游记》第二三回:“﹝那妇人﹞穿一件织锦官緑紵丝袄,上罩着浅红比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大姑》:“视之,不甚修长;衣絳红,外袭雪花比甲。”
何垠注:“比甲,半臂也,俗呼背心。”
国语词典:
背心。《元史.卷一一四.后妃传.世祖后察必传》:「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倣之。」《金瓶梅.第三回》:「上穿白夏布衫儿,桃红裙子蓝比甲,正在房里做衣服。见西门庆过来,便把头低了。」也作「马甲」。
网络解释:
比甲
字义分解
- 拼音bǐ
- 注音ㄅㄧˇ
- 笔划4
- 繁体比
- 五笔XXN
- 五行水
(1)(动)比较;较量:~武|~干劲。
(2)(动)能够相比:坚~金石。
(3)(动)比画:连说带~。
(4)(动)对着;向着:民兵用枪~着特务。
(5)(动)仿照:~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
(6)(动)比方;比喻:把帝国主义~作纸老虎。
(7)(动)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约为一与四之~。
(8)(动)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一胜乙队。
(9)(介)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他~我强。
(10)(旧读bì)〈书〉(动)紧靠;挨着:~肩|鳞次栉~。
(11)(旧读bì)〈书〉(动)依附;勾结:朋~为奸。
(12)(旧读bì)〈书〉(副)近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