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子
拼音:pán zi
注音:ㄆㄢˊ ㄗˇ
词性: 名词

盘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盘子pánzi

(1) 见“盘 1 ”

tray;dish;plate

(2) 价钱;底价

他替你讲盘子
price

引证解释:

⒈ 敞口扁浅的盛物器皿。似碟而大。

《金石萃编·唐济渎庙北海坛祭器碑阴记》:“迭子五十隻,盘子五十隻。”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一个人托着盘子,取出八个菜碟,两把酒壶,放在桌上。”
茅盾《陀螺》二:“奶妈正在揩拭一些大号的‘水晶’盘子,帮着少奶奶装出满满儿一盘一盘的嫩黄色的天津梨子。”

⒉ 指盘盛的肴馔。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四个长随都到后船来办盘子,炉子上顿酒;料理停当,都捧到中舱里。”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顽了一会,僧官又邀到家里,晚上九个盘子吃酒。”

⒊ 商品行情。亦泛指价钱。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我託朋友来先把你师父的盘子讲好了,我自己去替你置办东西。”
《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找大人带来的厨子,同他讲盘子,那厨子一口咬定要三百吊一天。”
《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他开的盘子太大了,过少不好出口,卑职还了他三万。”

⒋ 方言。指脸庞。

沙汀《在祠堂里》:“连上叫两个兵把盘子给她花了就是了!”

国语词典:

盛放物品的浅底器皿。

如:「请把桌上的盘子递过来。」

网络解释:

盘子

  • 盘子,指盛放物品(多为食物)的浅底的器具,比碟子大,多为圆形。多数为陶瓷品,也有金属制品,可以在上面放东西。用盘子盛菜时,夹起菜来比较方便,散热也比较好。在西方,是常用的餐具之一,除了盆子之外,西方人就用它来盛食物,因此,盘子对西方人来说十分重要。
    • 1、因为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盘子那麼大。
    • 2、因为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盘子,她被老板骂得狗血喷头。
    • 3、我们家就像一个调色盘,盘子里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外公是红色,妈妈是绿色,爸爸是紫色,我是橙色。我们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儿。
    • 4、月亮象盘子,圆圆的清洁。
    • 5、我们一起烹调,一起洗盘子
    • 6、可能在家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不能在盘子里翻来翻去吃,靠自己近的那一面,这是礼貌。

    字义分解

    • 拼音pán
    • 注音ㄆㄢ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ELF
    • 五行

    (1)(名)古代盥洗用具。

    (2)(名)(~子、~儿)盛东西的浅底器具;多为圆形:托~|茶~|菜~。

    (3)(名)(~儿)形状或功用像盘子的东西:地~。

    (4)(名)(~子、~儿)旧时指商品行情:开~|收~。

    (5)(动)回旋地绕:~旋。

    (6)(动)垒、砌、搭(炕、灶):~炕。

    (7)(名)仔细查问或清点:~查|~问。

    (8)(名)旧时指转让(工商企业):出~|招~|受~。

    (9)(动)搬运:~运|由仓库朝外头~东西。(量)表示物体的量:~运|由仓库朝外头~东西。(量)表示物体的量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