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辟
拼音:biāo pì
注音:ㄅ一ㄠ ㄆ一ˋ

摽辟的意思

词语解释:

捶胸。语本《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引证解释:

⒈ 捶胸。

语本《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清方苞《徐诒孙哀辞》:“閒与同舍,梦中数悲啸,或摽辟而呼。余惊起问故,则垂涕而不言。”

网络解释:

摽辟

  • biāo pì ㄅㄧㄠ ㄆㄧˋ
  • 摽辟
  • 捶胸。语本《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清 方苞 《徐诒孙哀辞》:“闲与同舍,梦中数悲啸,或摽辟而呼。余惊起问故,则垂涕而不言。”
  • 字义分解

    • 拼音biào,biāo
    • 注音ㄅㄧㄠˋ,ㄅㄧㄠ
    • 笔划14
    • 五笔RSFI
    • 五行

    biào

    1. 紧紧地捆绑物体使其相连:椅子腿活动了,用铁丝摽住。

    2. 比着:摽着劲干。

    3. 用胳膊紧紧地钩住:他俩摽着胳膊走。

    4. 亲近,依附(多含贬义):他们摽在一块儿。

    5. 落:摽梅。

    6. 打,击:“长木之毙,无不摽也”。

    7. 捶胸的样子:“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biāo

    1. 挥之使动:“曹子摽剑而去之”。

    2. 高扬:“摽然若秋云之远”。

    3. 古同“标”,标榜。

    • 拼音bì,pī,pì
    • 注音ㄅㄧˋ,ㄆㄧ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NKUH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辟头](pī tóu)同“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