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私
拼音: | wài sī |
注音: | ㄨㄞˋ ㄙ |
外私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士对本国大夫的自称。 2.士﹑大夫对他国大夫﹑士的自称。 3.私通外国。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士对本国大夫的自称。
引《礼记·玉藻》:“士曰传遽之臣,於大夫曰外私。”
孔颖达疏:“凡大夫家臣称私,此士既不与大夫为臣,故对大夫称曰外私。”
⒉ 士、大夫对他国大夫、士的自称。
引《礼记·杂记上》:“﹝士﹞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讣於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讣於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
《礼记·杂记上》:“﹝大夫﹞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讣於适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讣於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
孔颖达疏:“以是别国私有恩好,故曰外私。”
⒊ 私通外国。
引《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
李善注引郭璞曰:“私与通也。”
网络解释:
外私
字义分解
- 拼音wài
- 注音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外
- 五笔QHY
- 五行木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