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
拼音:wèi shí
注音:ㄨㄟˋ ㄕˊ

未时的意思

词语解释:

未时wèishí

(1) 下午一点至三点钟

未时还家。——·袁枚《祭妹文》
period of the day from 1 p.m. to 3 p.m.

引证解释:

⒈ 十二时辰之一。指十三时至十五时。

宋彭乘《续墨客挥犀·未石》:“每至日方未时,即有气出於石穴中。”

国语词典:

旧时指下午一点至三点这段时间。

网络解释:

未时

  • 13时至15时。此时太阳蹉跌而下,开始偏西,故又谓之日侧、日映。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 1、未时末,子衿、张落微端了两个托盘,在孙国安惴惴不安的注视下走向咫尺之遥的昭仁殿。
    • 2、几个人已在此等了整整一天,迎过了数拨英雄,未时刚过,便开始宾客寥寥,眼下已两个时辰未见有人到来了,加之雪后骤冷,有俩个年纪稍轻的开始按耐不住。
    • 3、不出所料,未时三刻二人接到召见,于是二人便随来人前去进见。 
    • 4、本是极热闹的道路,但此刻午后未未时分,栉比鳞次的店肆房舍虽然都开着,街上却极少行人。
    • 5、《创修渭源县志》卷九《艺文志》中《五竹寺记》载建文于夏六月庚申十三日未时,由癸门出,比时愿扈驾二十二人,节其一也。
    • 6、风中天道:“明日未时初刻牡丹山庄,如果老弟不嫌弃的话,咱们到时结伴而行,也有个照应。”。

    字义分解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FII
    • 五行

    (1)不;不曾:~便。

    (2)(名)地支的第八位。参看〔干支〕。

    •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JFY
    • 五行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唐~。战~。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

    5.季节:四~如春。

    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

    7.时俗;时尚:入~。

    8.副词。时常:~~。~有错误。

    9.有时候:~阴~晴。

    10.时机:不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