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疙瘩
拼音:miàn gē dā
注音:ㄇ一ㄢˋ ㄍㄜ ㄉㄚ

面疙瘩的意思

词语解释:

面疙瘩miàngēda

(1) 小块面团,通常和肉片或蔬菜共同烹煮

doughball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麵圪瘩”。亦作“麵疙瘩”。面食品。做法简易,用面粉加水调和,一小块一小块地挟入沸汤即成。

柳青《铜墙铁壁》第四章:“为他走了路,才给他做些鸡蛋面圪瘩汤吃。”
华山《山中海路》:“马上拿过打水用的洋油桶,做了热腾腾的一桶面疙瘩汤。”

国语词典:

用水加在面粉中所调和成的圆形块状经滚水煮熟后的食物。

网络解释:

面疙瘩

  • 面疙瘩是中国北方尤其是河南一带很普及的一种传统风味面食,主要制作材料是面粉、西红柿、白菜。它的特点是面筋道,汤香浓,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 1、年长几岁,也学会包饺子,但总有几个不是漏馅儿就是包成面疙瘩,姑奶奶自然不舍得责怪,偷偷藏起来,第二天“变”出美味的锅贴或是片儿汤。
    • 2、元宝千奇百怪有的像面疙瘩;有的像一只空口袋;还有的像枕头。
    • 3、而在此之前,人们看到的却是不为父亲分房批条子和“面疙瘩区长”的陈良宇。
    • 4、不过,不得不赞叹一下妈妈做的狮子头真的劲道,夹来夹去也不碎,全是芡粉,其实就是一颗面疙瘩。 ()
    • 5、面疙瘩将麦面、荞面或玉麦面,拌成小疙瘩煮成。
    • 6、就是开水煮棒子面疙瘩,放点咸淡,吃起来有稀有干,又经饿,又暖和。

    字义分解

    • 拼音miàn
    • 注音ㄇ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MJD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 拼音
    • 注音ㄍㄜ,ㄧ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UTNV
    • 五行

    [ gē ]

    1. 〔疙瘩〕a.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如“头上起了个疙疙”;b.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芥菜疙疙”;c.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思想疙疙”;d.不通畅或不爽利,如“这篇作文中的语句很疙疙”;e.量词,如“一疙疙糕”;f.麻烦,别扭。均亦作“疙疸”(“瘩”、“疸”均读轻声)。

    • 拼音dá,da
    • 注音ㄉㄚˊ,ㄉㄚ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UAWK
    • 五行

    1. 〔瘩背〕中医指生在背部的痈。亦称“搭手”。

    da

    1. 〔疙瘩〕见“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