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
拼音:sān tóu
注音:ㄙㄢ ㄊㄡˊ

三头的意思

词语解释:

科举考试三试都中第一名的人。即府试为解头,进士试为状头,博学宏词及制科试为勅头。

引证解释:

⒈ 科举考试三试都中第一名的人。即府试为解头,进士试为状头,博学宏词及制科试为勅头。参见“三元”。

唐章孝标《钱塘赠武翊黄》诗:“花锦文章开四面,天人科第占三头。”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武翊黄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三头’。冠於一时。”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乾隆辛丑, 长洲钱棨适占三头。”

网络解释:

三头

  • 三头,科举考试三试都中第一名的人。即府试为解头,进士试为状头,博学宏词及制科试为勅头。
    • 1、哪吒现三头八臂往来冲突,玉虚门人,只杀得山崩地塌。
    • 2、残破的木门终于完全被破坏,身着警服的丧尸一拥而入,三头张着血盆大口的丧尸跛着脚缓缓靠近,凌飞甚至能够轻易看到对方嘴里的牙齿。
    • 3、加人了三头同盟的李必达没有什么权力,最后只引退。
    • 4、想起做父母再有三头六臂,日夜奋斗,怎做也赚不到钱!
    • 5、教防身术的讲师刚登上讲台,全场纺群众就一阵骚动,争相一睹这位三头六臂的女警官。
    • 6、三太子哪吒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三头六臂的本领。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tóu,tou
    • 注音ㄊㄡˊ,ㄊㄡ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UDI
    • 五行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