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豁
拼音: | shū huō |
注音: | ㄕㄨ ㄏㄨㄛ |
疏豁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疎豁"。 2.犹疏阔。久别。 3.犹排遣。 4.开阔;敞亮。 5.开朗;直爽。 6.稀疏脱落。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疎豁”。
⒉ 犹疏阔。久别。
引唐杜甫《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高楼忆疏豁,秋兴坐氤氲。”
⒊ 犹排遣。
引唐杜甫《简吴郎司法》诗:“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⒋ 开阔;敞亮。
引宋司马光《出都日途中成》诗:“川原寖疎豁,烟火稍萧瑟。”
宋陆游《入蜀记》卷四:“烟波渺然,气象疏豁。”
明陆采《怀香记·引示池楼》:“过了高堂深厦,尽轩牕疎豁,栋宇奢华。”
清陈维崧《念奴娇·赠雪笠上人》词:“秋行至矣,茅堂相对疎豁。”
⒌ 开朗;直爽。
引宋陆游《十月四日夜记梦》诗:“客意极疎豁,大笑轩鬚眉。”
宋陈亮《章晦文墓志铭》:“及长,疏豁奋励,不能依阿善恶间。”
明宋濂《元故奉训大夫杨君墓志铭》:“性疏豁,与人交无疑贰。”
⒍ 稀疏脱落。 金元好问《续夷坚志·揩牙方》:“折守得於国初洛阳帅李成。
引折年逾九十,牙齿都不疎豁,亦无风虫。”
网络解释:
疏豁
字义分解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2
- 繁体疏
- 五笔NHYQ
- 五行金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