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岳
拼音: | sì yuè |
注音: | ㄙˋ ㄩㄝˋ |
四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四岳
(1) 相传为唐尧臣、羲和四子。分管四方的诸侯,所以叫四岳。汉孔安国,宋孔平仲,明杨慎均以四岳为一人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四岳”。
⒉ 相传为共工的后裔,因佐禹治水有功,赐姓姜,封于吕,并使为诸侯之长。
引《国语。周语下》:“共之从孙四岳佐之。”
韦昭注:“言共工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师诸侯,助禹治水也。”
《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 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
司马贞索隐引谯周曰:“炎帝之裔, 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於吕,子孙从其封姓, 尚有后也。”
一说:四岳为尧臣羲、和四子,分掌四方之诸侯。 《书·尧典》:“帝曰:‘咨,四岳。’”
孔传:“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
唐杜甫《寄裴施州》诗:“尧有四岳明至理, 汉二千石真分忧。”
章炳麟《官制索隐》:“《尚书》载唐虞之世,与天子议大事者为四岳。”
⒊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的总称。见“四岳”。
引《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
杜预注:“东岳岱,西岳华,南岳衡,北岳恒。”
《汉书·郊祀志上》:“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唐高适《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诗:“云从四岳去,水向百城流。”
国语词典:
四方诸侯之长。
网络解释:
四岳 (四座名山)
字义分解
- 拼音sì
- 注音ㄙˋ
- 笔划5
- 繁体四
- 五笔LHNG
- 五行金
(1)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
(2)数目:~个|~位。
(3)姓。
(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
与四岳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