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书
拼音:diǎn shū
注音:ㄉ一ㄢˇ ㄕㄨ

典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典籍。 2.指法令。

引证解释:

⒈ 典籍。

《后汉书·西域传赞》:“土物琛丽,人性淫虚,不率华礼,莫有典书。”

⒉ 指法令。

宋沉遘《上两府二书》:“幸东南偏方,安阜无事;当朝廷大治,典书尚宽。”

网络解释:

典书

  • 官名。汉代,于王国置“尚书”,后改称“典书”,掌王国教令。唐代,干弘文馆、秘书省、崇文馆、司经局,各置若干人,分掌各馆、局所藏之图书。(《中国历代官称辞典》)
  • 字义分解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AWU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NHY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