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ú zì bēi |
注音: | ㄨˊ ㄗˋ ㄅㄟ |
无字碑的意思
词语解释:
2.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3.指为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文字状述者所立的没有文字的碑。
4.对标格清峻而不为文章或少识文字者的谑称。
引证解释:
⒈ 指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秦始皇所立。
引宋晁补之《谒岱词即事》诗:“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又怪玉女井,鸟絶何由奫?”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秦始皇泰山立无字碑,解者纷紜不定。或以为碑函,或以为镇石,或以为欲刻而未成,或以为表望,皆臆説也。”
一说为汉武帝所立。 清顾炎武《日知录·泰山立石》:“岳顶无字碑,世传为秦始皇立。按秦碑在玉女池上, 李斯篆书,高不过五尺,而铭文并二世詔书咸具,不当又立此大碑也。考之宋以前,亦无此説。因取《史记》反覆读之,知为汉武帝所立也。”
⒉ 陕西乾县唐高宗李治 、皇后武则天合葬乾陵陵区有武则天无字碑。
⒊ 指为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文字状述者所立的没有文字的碑。
引明胡侍《真珠船·无字碑》:“《刘宾客嘉话録》云:东晋谢太傅墓碑,但树贞石,初无文字,盖重难製述之意也。此説亦通。”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没字碑》:“谢太傅墓碑无字,伟绩丰功不胜记也; 秦太师墓碑无字,秽德丑行不屑书也。”
后亦用以为典,谓丰碑自在人们心中。 《天津日报》1977.1.16:“功高百世何胜记,宇内常留无字碑。”
⒋ 对标格清峻而不为文章或少识文字者的谑称。
引唐冯贽《记事珠·无字碑》:“赵崇凝重清介,门无杂宾,慕王濛、刘真长之风也,标格清峻,不为文章,号曰‘无字碑’。”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八:“崔协者,少识文字,时人呼为‘无字碑’。”
网络解释:
无字碑 (乾陵无字碑)
- 1、男孩发现了一座坟墓,无字碑后开满了玖瑰花,男孩很奇怪。
- 2、为此,我们将立起一座无字碑,为不为人知的灭绝者哀悼。
- 3、综合论述较为广泛,学界认为泰山石刻在宗教、艺术、文化等方面有重要价值。个案探讨深刻独到,学者们提出无字碑为秦阙等重要看法。
- 4、对基地组织来说,当本?拉登的遗骸缓缓沉入大洋深处,并在被遗弃的谎言筑成无字碑安息之时,它们末日也正加速的到来。
- 5、第二天早上,公园的管理人员发现了一男尸,那个男人安详的躺在了那座坟墓上,静静的依着无字碑后的花坛。
- 6、后来新建的七陵碑文按理应由他来写,可是,嘉靖帝迟迟不交卷,以致后来全部成了“无字碑”。
字义分解
- 拼音wú,mó
- 注音ㄨˊ
- 笔划4
- 繁体無
- 五笔FQV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mó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 拼音zì
- 注音ㄗˋ
- 笔划6
- 繁体字
- 五笔PBF
- 五行金
(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
(2)(名)(~儿)字音:咬~儿。
(3)(名)字体:篆~|草~。
(4)(名)书法的作品:~画。
(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
(6)(名)(~儿)字据:立~为凭。
(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
(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
与无字碑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