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法
拼音: | běn fǎ |
注音: | ㄅㄣˇ ㄈㄚˇ |
本法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原来的有关法律条款。 2.这项法律。
引证解释:
⒈ 原来的有关法律条款。
引《唐律疏义·名例三·工乐杂户》:“工乐及太常音声人,习业已成,能专其事,及习天文并给使散使犯徒者,皆不配役,準无兼丁例加杖……如元是官户及奴者,各依本法。”
《唐律疏义·名例三·工乐杂户》:“妇人元不合配,以夫子流故所以听随。矜其本法无流,所以得免居作。”
⒉ 这项法律。
例如:本法自1980年1月1日起生效。
网络解释:
本法
- 1、本法并不削弱任何基于现行法的追偿权。
- 2、反担保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 3、本法无需萃取分离和使用大量的有毒有机试剂。
- 4、作业成本法是进行服务产品成本核算的一种有效方法。
- 5、文章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与经济增加值结合的成本核算模型,克服了作业成本的内在缺陷,可以为商业银行的产品定价、经营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成本信息。
- 6、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
字义分解
- 拼音běn
- 注音ㄅㄣˇ
- 笔划5
- 繁体本
- 五笔SGD
- 五行木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