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不理
拼音:zhì zhī bù lǐ
注音:ㄓˋ ㄓ ㄅㄨˋ ㄌ一ˇ
词性: 成语

置之不理的意思

词语解释:

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反]念念不忘|牵肠挂肚。

引证解释:

⒈ 搁之一旁,不加理睬。

清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人主之於民,赋歛之而已尔,役使之而已尔,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
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现代书局的稿子,函索数次,他们均置之不理。”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那种独断专行,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对的。”

国语词典:

不闻不问,不加理会。

词语翻译

英语
to pay no heed to (idiom)​, to ignore, to brush aside
德语
etwas außer acht lassen (V)​, unzugänglich (Adj)​, taube Ohren für etwas haben
法语
ignorer, rester indifférent, ne pas se soucier de, ne faire aucun cas de, ne prêter aucune attention à

网络解释:

置之不理

  • 置之不理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hì zhī bù lǐ,意思是放在一边,不去理睬它。 语出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 1、他的邻居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从未置之不理
    • 2、对于这种挑衅,我们不能置之不理
    • 3、这件事儿发生在你身上,你难道可以置之不理么?
    • 4、我径直走过你的置之不理,骄傲的足以留下一堆白眼。
    • 5、他对一切有关金钱的要求都置之不理
    • 6、若对这件事置之不理,任其发展,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啊。

    字义分解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LFHF
    • 五行

    (1)(动)搁;放:~备|~身|置放。

    (2)(动)设立;布置:~办|设~。

    (3)(动)购置:添~。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GJFG
    • 五行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