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xiáng lóng fú hǔ |
注音: | ㄒ一ㄤˊ ㄌㄨㄥˊ ㄈㄨˊ ㄏㄨˇ |
词性: | 成语 |
降龙伏虎的意思
词语解释:
降龙伏虎
(1) 比喻战胜重大困难或强大势力。亦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困难
引证解释:
⒈ 使龙虎降服驯顺。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
引《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 李贤注引《抱朴子》:“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
又引《异苑》:“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祕呪呪下神龙。”
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鬭,咆响振巖,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西游记》第十四回:“悟空道:‘不瞒师父説:莫道是隻虎,就是一条龙,见了我也不敢无礼。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
明云梦山人《集贤宾·寿康对山》套曲:“骑白鹿,访隐居,住清虚,更索甚降龙伏虎。”
艾芜《鞍钢啊,我回来了》:“但我们的钢铁工人,善于运用近代的科学技术,拥有降龙伏虎的威力。”
国语词典:
比喻有极大的本领,能克服重大困难或恶势力。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西游记.第八○回》:「你莫是魍魉、妖邪?我不是寻常之人。我是大唐来的,我手下有降龙伏虎的徒弟!」也作「伏虎降龙」。
网络解释:
降龙伏虎 (纵横中文网签约作品)
降龙伏虎 (成语典故)
- 1、他这两只手,论力气虽不能降龙伏虎,但却能设计出人造卫星。
- 2、在自然灾害面前,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就会有降龙伏虎的力量战胜它。
- 3、传说中古人降龙伏虎的功夫实在了不得。
- 4、如今人民群众治山治水,真有降龙伏虎的本事。
- 5、拼命付出,降龙伏虎。风雨无阻,终得财富。 ()
- 6、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字义分解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5
- 繁体龍
- 五笔DXV
- 五行火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 拼音fú
- 注音ㄈㄨˊ
- 笔划6
- 繁体伏
- 五笔WDY
- 五行水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