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体
拼音:xīn tǐ
注音:ㄒ一ㄣ ㄊ一ˇ

心体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亲信﹑骨干。
指思想。
指精神与肉体。

引证解释:

⒈ 指亲信、骨干。

《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 孔传:“今命汝为我辅翼股肱心体之臣。”

⒉ 指思想。

《后汉书·延笃传》:“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先生尝语学者曰:心体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
清李渔《蜃中楼·抗姻》:“原不怪形容蠢劣,几曾嫌心体愚顽,又何妨性格乖张。”

⒊ 指精神与肉体。

唐白居易《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诗:“低腰復歛手,心体不遑安。一路风尘下,方知为吏难。”

网络解释:

心体

  • (1).指亲信、骨干。
  • (2).指思想。
  • (3).指精神与肉体。
  • (4)指心智。
  • 字义分解

    • 拼音xīn
    • 注音ㄒㄧㄣ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NY
    • 五行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

    • 拼音tǐ,tī
    • 注音ㄊㄧˇ,ㄊㄧ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SGG
    • 五行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