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经院
拼音:yì jīng yuàn
注音:一ˋ ㄐ一ㄥ ㄩㄢˋ

译经院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宋代翻译佛经的场所。

引证解释:

⒈ 宋代翻译佛经的场所。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太平兴国中,始置译经院於太平兴国寺,延梵学僧,翻译新经。”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本朝有译经院,凡得西域书,令晓蕃语、通文义人充译语官。”

网络解释:

译经院

  • 【译经院】古代官设之佛典翻译机构。多附设于宫殿或大寺院。如隋·大业二年(606),炀帝营建东都时,于洛阳上林园建翻经馆,自长安招来达磨崛多等人于馆中从事翻译,并命彦琮掌理庶务。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CFH
    • 五行

    (动)翻译:口~|笔~|直~|编~|~文。

      • 拼音jīng,jì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XCAG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jìng

      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 拼音yuàn
      • 注音ㄩ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BPFQ
      • 五行

      (1)(名)(~子;~儿)房屋前后围起来的空地:场~|当~儿。

      (2)(名)某些机关和公共场所的名称:病~|产~|法~。

      (3)(名)指学院:国务~|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