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
拼音:gāo fēng
注音:ㄍㄠ ㄈㄥ

高风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强劲的风。
指遭受强风。
指秋风。
高尚的风操。
高雅的艺术风格。
美善的风教﹑政绩。

引证解释:

⒈ 强劲的风。

汉刘向《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唐李白《赠崔侍郎》诗:“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清吴伟业《清风使节图》诗:“豫章夹日吟高风,岁久蟠根造物功。”

⒉ 指遭受强风。

唐杜甫《向夕》诗:“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⒊ 指秋风。

《太平御览》卷二五引南朝梁元帝《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
唐杜甫《奉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
师尹注:“高风,八月风也。”
明刘基《淡黄柳·台城秋夜》词:“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

⒋ 高尚的风操。

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覩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
《北史·王罴王思政等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於百世矣。”
清申涵光《奉寄孙锺元先生时居蓟门九十二岁》诗:“邵许高风远尚存,传经一代又苏门。”
徐迟《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⒌ 高雅的艺术风格。

宋梅尧臣《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呼我作卿方举酒,更烦佳句赏高风。”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二:“东坡谓书至于颜柳而钟王之法益微,诗至于李杜而魏晋以来高风絶尘亦少衰矣。”

⒍ 美善的风教、政绩。

唐韦应物《始至郡》诗:“昔贤播高风,得守媿无施。”
宋苏轼《杭州与莫提刑启》:“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简上,肃高风於列郡,浹厚德於齐民。”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忆昔文翁以《诗》《书》治蜀,而扬马之瑋製以兴; 何武用儒术进贤,而龚唐之高风克劭。”

国语词典:

从高处吹来的风。

网络解释:

高风 (汉语词汇)

  • 高风,汉语词汇。
  • 拼音:ɡāo fēnɡ
  • 释义:1、强劲的风。2、指遭受强风。3. 指秋风。4.高尚的风操。5.高雅的艺术风格。6.美善的风教、政绩。
  • 高 风(1886-1926),中共保定市委书记,革命烈士。
  • 原名高梅村,湖南省华容县人,1886年2月生于华容。幼年入私塾读书。后考入罗家嘴镇小学。1907年考入南县南洲中学。1911年考入长沙省立高级师范学校学习音乐和体育。1915年毕业后回到华容南山任高小教员。他对华容的政治腐败、贪污盛行极为愤慨,撰写了《今日之华容》和《华容教育丑史》予以揭露和抨击,散发全县,因此遭到地方豪绅的忌恨和迫害。
    • 1、马吉尼斯可是一位高风亮节之士哩。
    • 2、但就是这么一个,也可以让我们见到千千万万革命母亲的高风亮节。
    • 3、诗人把竹子比作洁身自,高风亮节的君子。
    • 4、衣不愁,食不愁,最是神州尊白头。高风万古流。
    • 5、老厂长高风亮节,做作从来不计较报酬。
    • 6、文天祥的高风亮节,值得每个人学习效法。

    字义分解

    • 拼音gāo
    • 注音ㄍㄠ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YMKF
    • 五行

    (1)(形)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

    (2)(形)高度:那棵树有两丈~|书桌长四尺;宽三尺;~二尺五。

    (3)(形)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速度|体温~|见解比别人~。

    (4)(形)等级在上的:~等|~级。

    (5)(形)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

    (6)(形)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KMnO4)。

    (7)(形)(Gāo)姓。

    • 拼音fēng
    • 注音ㄈㄥ,ㄈㄥ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MQI
    • 五行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