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
拼音:bēi lín
注音:ㄅㄟ ㄌ一ㄣˊ
词性: 名词

碑林的意思

词语解释:

碑林bēilín

(1) 众多石碑竖立如林之地

长安旧府学内有碑林,萃石刻六百余种
the Forest of Steles

引证解释:

⒈ 在陕西省西安市内。建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原为保存唐 “开成石经”而设,后陆续增加,内储汉魏以来各种碑石一千数百方,是我国保存古碑最多的地方。现为陕西省博物馆的一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语词典:

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内。因石碑林立,故称为「碑林」。目前共收汉魏以至清代碑志二千三百余件,包括汉隶书《曹全碑》、唐《开成石经》、唐.智永、张旭、怀素草书《千字文》等,为艺林珍薮。

词语翻译

英语
Forest of Steles (museum in Xi'an)​, Beilin District of Xi’an
法语
Forêt de Stèles (Xi'an)​

网络解释:

碑林 (西安碑林)

  • 碑林(Forest of Steles),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第1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
  • 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正式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现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碑林。
  • 西安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1年3月4日,碑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另外,半坡遗址、乾陵、华清池和碑林都值得一游。
    • 2、昨日,“巴中论坛”一网友发帖称,巴中市殡仪馆规划新址选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旁不妥,且不利于南龛摩崖造像的申遗。
    • 3、张广厚,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城管执法局执法二中队队员,因违反公务用车使用规定,近日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 4、石碑林立推行“八行”“八刑”根据宋徽宗的批示,不孝不悌终身不齿,不得入学。
    • 5、斐然可观的碑林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 6、赤嵌楼原来荷兰式的城堡建筑已变为中国清式楼阁建筑,御碑林立,庭园深深,假山叠石,鲤鱼喷水。

    字义分解

    • 拼音bēi
    • 注音ㄅㄟ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DRTF
    • 五行

    (名)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额|~林|~阴|~志。

    • 拼音lín
    • 注音ㄌㄧㄣ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SSY
    • 五行

    (1)(名)成片的树木或竹子:树~|竹~|山~|防风~。

    (2)(名)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艺~|碑~。

    (3)(名)林业:农~牧副渔。

    (4)(名)(Lí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