鵩鸟
拼音:fú niǎo
注音:ㄈㄨˊ ㄋ一ㄠˇ

鵩鸟的意思

词语解释:

猫头鹰一类的鸟。旧传为不祥之鸟。
比喻奸佞。
《鵩鸟赋》的省称。

引证解释:

⒈ 猫头鹰一类的鸟。旧传为不祥之鸟。

汉贾谊《鵩鸟赋》序:“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鸟飞入谊舍。”
唐元稹《有鸟》诗之五:“秋鹰迸逐霜鶻远,鵩鸟护巢当昼啼。”
宋苏轼《和陶使都经钱溪》:“但恐鵩鸟来,此生还荡析。”

⒉ 比喻奸佞。

宋曾肇《上王荆公墓》诗:“天上龙胡断,人间鵩鸟来。”

⒊ 《鵩鸟赋》的省称。

《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晋梅陶《鵩鸟赋序》:“余既遭王敦之难,遂见忌,録居于武昌。其秋有野鸟入室,感贾谊《鵩鸟》,依而作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 贾谊《鵩鸟》,致辨於情理。”
宋惠洪《金华超不群用前韵作诗见赠亦和》之三:“凭栏试诵《鵩鸟》文, 洛阳少年亦翘楚。”

网络解释:

鵩鸟

  • 鵩鸟,汉语词汇,多义词,指猫头鹰一类的鸟。旧传为不祥之鸟。比喻奸佞。也用于《鵩鸟赋》的省称。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EBCO

    古书上说的一种不吉祥的鸟,形似猫头鹰。

      • 拼音niǎo
      • 注音ㄋㄧㄠ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YNG
      • 五行

      1.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鸟类。候鸟。益鸟。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