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行诡道
拼音:bīng xíng guǐ dào
注音:ㄅ一ㄥ ㄒ一ㄥˊ ㄍㄨㄟˇ ㄉㄠˋ
词性: 成语

兵行诡道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用兵可以实行诡异和诈伪的战法。语本《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引证解释:

⒈ 岂可用得正大?’”岂可用得正大?’”

用兵可以实行诡异和诈伪的战法。语本《孙子·计》:“兵者,诡道也。”
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水浒传》第七九回:“闻焕章諫道:‘堂堂天使,只可以正理相待,不可行诡诈於人。倘或宋江以下有智谋之人识破,翻变起来,深为未便。’ 高太尉道:‘非也!自古兵书有云:“兵行诡道。”

国语词典:

语本《孙子.计》:「兵者诡道也。」唐.杜佑.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指用兵之法要有弹性,并不排斥使用诈诡之术,以求战胜。

网络解释:

兵行诡道

  • 兵行诡道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īng xíng guǐ dào,意思是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兵行诡道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所谓兵贵神速,兵行诡道,怎么会进攻前预先通知敌人呢?这在战争中实在是令人费解的行为。
    • 2、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兵行诡道,机动灵活是胜利之道,僵化呆滞是败亡之根。
    • 3、就连无数次与科比场上纠缠、兵行诡道的吉诺比利都承认“科比是联盟中仅有的一两个,我乐意掏钱看他比赛。
    • 4、白邦瑞回美后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只求“和平崛起”,结果吴王上当。
    • 5、报告唯一的主笔白邦瑞曾数度来华参加《孙子兵法》研讨会,并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结果吴王上当。
    • 6、“兵行诡道,上兵伐谋”……当年兵圣孙武的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兵家谋略制胜的深刻道理,并历来为后世军事家们所推崇。

    字义分解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GWU
    • 五行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 拼音háng,xíng
    • 注音ㄏㄤˊ,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HH

    • 拼音guǐ
    • 注音ㄍㄨㄟ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QDB
    • 五行

    (1)(形)欺诈;奸滑:~诈|~计。

    (2)(形)〈书〉奇异:~形|~观|~异。

    • 拼音dào
    • 注音ㄉㄠ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THP
    • 五行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