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拼音: | kǒng yǐ jǐ |
注音: | ㄎㄨㄥˇ 一ˇ ㄐ一ˇ |
孔乙己的意思
词语解释:
唐代启蒙读物上的文句,旧时供学童摹字的描红纸上有“上大人,孔乙已”等语。参见“上大人 ”。
鲁迅《呐喊•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是辛亥革命前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沦落到了与广大劳动群众同等悲惨地位的下层知识分子。
引证解释:
⒈ 唐代启蒙读物上的文句,旧时供学童摹字的描红纸上有“上大人,孔乙已”等语。参见“上大人”。
⒉ 鲁迅《呐喊·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是辛亥革命前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沦落到了与广大劳动群众同等悲惨地位的下层知识分子。
网络解释:
孔乙己 (鲁迅小说)
- 1、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赤贫如洗,最后冻饿而死。
- 2、孔乙己不但偷了东西,还大言不惭的说读书人的事,不能算偷是窃。
- 3、孔乙己还常以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来聊以解嘲。
- 4、孔乙己穿着破烂不堪的长衫,可心里总觉得自己是个上等人。
- 5、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已是捉襟见肘、履穿踵决了。
- 6、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字义分解
- 拼音kǒng
- 注音ㄎㄨㄥˇ
- 笔划4
- 繁体孔
- 五笔BNN
- 五行木
(1)(名)洞;窟窿;眼儿:鼻~|毛~|这座石桥有七个~。
(2)〈方〉量词;用于窑洞:一~土窑。
(3)(Kǒnɡ)姓。
- 拼音yǐ
- 注音ㄧˇ
- 笔划1
- 繁体乙
- 五笔NNLL
- 五行木
(1)(名)天干的第二位。参看(干支)。
(2)(名)姓。
(3)(名)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简谱的‘7’。参看〔工尺〕。
(4)(名)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写字时常常用到;例如读书读到一个地方暂时停止;在上面画个“乙”形的记号;或是写字有颠倒、遗漏;用曲折的线勾过来或把补写的字勾进去;都叫做“乙”。
与孔乙己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