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婆
拼音:píng pó
注音:ㄆ一ㄥˊ ㄆㄛˊ

苹婆的意思

词语解释:

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

引证解释:

⒈ 梵语bimba音译。苹果。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上苑之苹婆, 西凉之蒲萄, 吴下之杨梅,美矣。”
清曹寅《冲谷四兄归浭阳予从猎汤泉同行不相见十三日禁中见月感赋兼呈二兄》诗:“争似苹婆双院里,挥毫日日醉春风。”

国语词典:

植物名。梧桐科苹婆属,常绿乔木。叶互生,具长柄,长椭圆形。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疏被白色星状毛。蓇葖果櫍,呈卵形,外为暗红色。种子呈歪圆形或椭圆形,深褐色。种仁富含淀粉,可食。分布于广东华南各省及南洋一带。

网络解释:

苹婆

  • 苹婆:苹婆
  • 苹婆:中药
  • 字义分解

    • 拼音píng,pēng
    • 注音ㄆㄧㄥˊ,ㄆㄥ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GUH
    • 五行

    píng

    1. 〔苹果〕a.落叶乔木,开白花;b.这种植物的果实,球形,红色或黄色,味甜或略酸。

    2. (蘋)

    pēng

    1. 〔苹萦〕回旋的样子,如“争湍苹苹,汨活澎濞”。

    • 拼音
    • 注音ㄆㄛ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HCV

    (1)(名)年老的妇女:老太~。

    (2)(名)(~儿)旧时指某些职业妇女:媒~|接生~。

    (3)(名)丈夫的母亲:~家|~媳|公~|~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