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宪
拼音:fēng xiàn
注音:ㄈㄥ ㄒ一ㄢˋ

风宪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风纪法度。
2.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
3.泛指监察、法纪部门。
4.庄严整饬;威风。

引证解释:

⒈ 风纪法度。

《后汉书·皇后纪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致破国身亡,不可胜数。”
唐窦常《和裴端公枢芜城秋夕简远近亲知》:“汉廷风宪在,应念匪躬人。”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国从古以来,本有御史臺主持风宪,然亦不过君主的奴僕,没有中用的道理。”

⒉ 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

唐元结《辞监察御史表》:“臣自布衣,未踰数月,官忝风宪,任廉戎旅。”
宋司马光《初除中丞上殿札子》:“臣蒙陛下圣恩,拔於众臣之中,委以风宪,天下细小之事,皆未足为陛下言之。”

⒊ 泛指监察、法纪部门。

宋陈亮《谢张侍御启》:“风宪之地,执守是先;才智之渊,选抡不易。”
清李渔《怜香伴·冤褫》:“他怀恨教官,方才在门外相值,不分师长,开口就駡,挥拳就打,故此惊了风宪。”

⒋ 庄严整饬;威风。

明汤显祖《牡丹亭·索元》:“到长安日边。果然风宪,九市三街排场遍。”
清李渔《玉搔头·得像》:“奉旨寻簪忒风宪,地皮翻尽何曾见?”

国语词典:

风纪法度。

网络解释:

风宪

  • 风宪,汉语词语。
  • 拼音:fēng xiàn,
  • 释义: (1).风纪法度;(2).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3).泛指监察、法纪部门;(4).庄严整饬;威风。
  • 字义分解

    • 拼音fēng
    • 注音ㄈㄥ,ㄈㄥ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MQI
    • 五行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

    • 拼音xiàn
    • 注音ㄒ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PTFQ
    • 五行

    (1)(名)〈书〉法令:~令。

    (2)(名)宪法:~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