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丑
拼音: | jiǔ chǒu |
注音: | ㄐ一ㄡˇ ㄔㄡˇ |
九丑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九种视为丑恶的行为。
指禁忌之凶日。
指凶神恶煞。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罗池石刻》:“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山左首;福土氓,制九丑。”
引证解释:
⒈ 九种视为丑恶的行为。
引《逸周书·大匡》:“昭明九则,九丑自齐。”
《逸周书·文政》:“九丑:思勇丑忘,思意丑变,思义丑□,思治丑乱,思固丑转,思信丑奸,思让丑残,思行丑顽,思仁丑舋。”
⒉ 指禁忌之凶日。
引《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子胥曰:‘今年七月辛亥……大吉为白虎而临辛,功曹为太常而临亥,大吉得辛为九丑,又与白虎并重。有人若以此首事,前虽小胜,后必大败。天地行殃,祸不久矣!’”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明日正是四耗、九丑之日,合起大风,眼见得都该渰死了的。”
⒊ 指凶神恶煞。
引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罗池石刻》:“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山左首;福土氓,制九丑。”
网络解释:
九丑
字义分解
- 拼音jiǔ
- 注音ㄐㄧㄡˇ
- 笔划2
- 繁体九
- 五笔VTN
[ jiǔ ]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