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通
拼音:míng tōng
注音:ㄇ一ㄥˊ ㄊㄨㄥ

名通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名言通论。 2.通达合理。

引证解释:

⒈ 名言通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刘尹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絶嘆,以为名通。”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⒉ 通达合理。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汉石例》:“皆原其据依,详为之注。而以今古异宜,不可循用,其言尤为名通。”

网络解释:

名通

  • (1).名言通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刘尹 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 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 (2).通达合理。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汉石例》:“皆原其据依,详为之注。而以今古异宜,不可循用,其言尤为名通。”
  •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KF
    • 五行

    [ míng ]

    1.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5.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占有:不名一文。

    8.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 拼音tōng,tòng
    • 注音ㄊㄨㄥ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CEPK
    • 五行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tòng

    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