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语
拼音: | mín yǔ |
注音: | ㄇ一ㄣˊ ㄩˇ |
民语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一般言简意赅﹐多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引证解释:
⒈ 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一般言简意赅,多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引《荀子·大略》:“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絶矣,絶故旧矣,与义分背矣。”
汉贾谊《新书·保傅》:“瞽史诵诗,工诵箴諫,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
明杨慎《风雅逸篇序》:“録古谚、古语、古言、鄙谚、鄙语、野语,俗语、故语、民语、不恭之语百五十条为第八卷。”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
- 注音ㄇㄧㄣˊ
- 笔划5
- 繁体民
- 五笔NAV
- 五行水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