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押
拼音:xuān yā
注音:ㄒㄨㄢ 一ㄚ

宣押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宣布朝廷签署的文告。凡公文需书押,因称。

引证解释:

⒈ 指宣布朝廷签署的文告。凡公文需书押,因称。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宰相遇诞日,必差官具口宣押,赐礼物。”
宋吴自牧《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前三日,宣押知制誥、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宋史·杨存中传》:“二年春,进神武中军统制,宰相吕颐浩袖敕以授存中。俊奏留存中军中…… 存中亦固辞,且谓:‘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旌鉞,名望至重,如臣么么,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不许,遣中使宣押,乃视事。”

网络解释:

宣押

  • 宣押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xuān yā,指宣布朝廷签署的文告。凡公文需书押,因称。
  • 字义分解

    • 拼音xuān
    • 注音ㄒㄩㄢ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PGJG
    • 五行

    (1)(动)公开说出来;传播、散布出去:~德|~读|~传。

    (2)(动)疏导:~泄。

    (3)(动)宣召。

    (4)(名)指安徽宣城。

    (5)(名)指宣纸。

    (6)姓。

    • 拼音
    • 注音ㄧㄚ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LH
    • 五行

    (1)(动)把财物交给对方作为保证:抵~。

    (2)(动)暂时把人扣留:关~|拘~|看~。

    (3)(动)跟随着照料或看管:~车|~送。

    (4)(动)同“压”:~柜。

    (5)(动)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符号;作为凭信:~尾。

    (6)(名)作为凭信而在公文、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所画的符号:花~|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