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后
拼音:huǒ hòu
注音:ㄏㄨㄛˇ ㄏㄡˋ

火后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寒食节禁火之后。 2.火烧之后。

引证解释:

⒈ 指寒食节禁火之后。

唐刘禹锡《送张盥赴举》诗:“不如摇落树,重有明年春,火后见琮璜,霜餘识松筠。”
宋陆游《天彭牡丹谱·风俗记》:“在寒食前者,谓之火前花,其开稍久。火后花则易落。”

⒉ 火烧之后。

唐李咸用《雪》诗:“云汉风多银浪溅, 崑山火后玉灰飞。”

网络解释:

火后

  • 火后是汉语词汇,拼音为huǒ hòu,意思是指寒食节禁火之后。
  • 字义分解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OOOO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 拼音hòu
    • 注音ㄏㄡ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GKD
    • 五行

    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

    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天。日~。~辈。先来~到。

    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排。~十五名。

    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

    5.君主的妻子:皇~。~妃。

    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