侈谈
拼音: | chǐ tán |
注音: | ㄔˇ ㄊㄢˊ |
词性: | 动词 |
侈谈的意思
词语解释:
侈谈
(1) 大谈;纵论
英
(2) 不切实际地谈论,也指这种谈论的内容
英
引证解释:
⒈ 大谈;纵论。
引明袁宗道《戒坛山二》:“予再探诸洞,俱弇浅,遂返方丈,侈谈所见骄诸公, 王则强言不须游。”
清周亮工《与张瑶星书》:“学人侈谈该博,每苦记忆不真,得此奇观,顿如指掌。”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至若近世青年,竞尚西文,侈谈东籍,率多推敲韵调,剿袭皮毛,而或於祖国固有之文明,排斥不遗餘力。”
⒉ 指广泛谈论。
引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其同时立功者,如沉希仪、俞大猷、戚继光,皆以征倭取富贵,能结交文士,表章战绩,遂为世所侈谈。”
⒊ 夸大而不切实地谈论。
引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骨董》:“予辑是编,事事皆崇俭朴,不敢侈谈珍玩,以为末俗扬波。”
《唐人小说·长恨歌传》汪辟疆按:“读此一文,其他唐末五季之侈谈太真逸事者,皆可废也。”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在工作失败的时候,还在侈谈个人的作用,只有掩盖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人,才这样做。”
国语词典:
夸大不实的言论。明.袁宗道〈戒坛山二〉:「予再探诸洞,俱弇浅,遂返方丈,侈谈所见骄诸公。」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器玩部.骨董》:「予辑是编,事事皆崇俭朴,不敢侈谈珍玩,以为末俗扬波。」也作「侈论」。
网络解释:
侈谈
- 1、你从来不侈谈道德,可也从来没有越轨行为。
- 2、经互会成员国只是口头上侈谈多边贸易,实际上却已回复到各族的双边交易。
- 3、此时此刻,对那些自己一知半解却还侈谈外交、战争起因及罪责的人,我真不知道怎么严加谴责才。
- 4、最粗俗和最幼稚的胡言乱语,最常见于那些爱侈谈最高尚主题的作家们的作品中。
- 5、他们只知君君臣臣,打恭作揖,只会侈谈仁义,玩弄骗术;却不识贤能,不会用人。
- 6、世上的暴君,若准备打一场战争,不到万事俱备,总是要侈谈和平的。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