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
拼音:mín qíng
注音:ㄇ一ㄣˊ ㄑ一ㄥˊ
词性: 名词

民情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民情mínqíng

(1) 人民的生产、工作以及风俗习惯等情况

熟悉地理民情
condition of the people

(2) 指人民的思想、意愿等

public feeling;feelings of the people

引证解释:

⒈ 民众的心情、愿望等。

《书·康诰》:“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汉书·刑法志》:“圣人既躬明悊之性,必通天地之心,製礼作教,立法设刑,动缘民情,而则天象地。”
宋苏轼《与李端伯宝文》之一:“公既深识民情,而民亦素服公政。”
《东周列国志》第八七回:“帝王之道,在顺民情;伯者之道,必逆民情。”
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苟有大侠,独能慨然舍其身为社会用……夫如是,而谓民情不感动,士气不奋发者,吾不信也。”

⒉ 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民情至朴而不文。”
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絶流遁之繁礼,反民情於太素。”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晁子止为三荣守,民有讼资官县尉者,曰:‘县尉虏官,不通民情。’”
《老残游记》第三回:“佐臣酷虐是诚然酷虐,然曹州府的民情也实在可恨。”
毛泽东《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大批干部和军队初到东北,地理民情不熟。”

国语词典:

人民的心向、愿望。

词语翻译

英语
circumstances of the people, popular sentiment, the mood of the people, popular customs
德语
öffentliche Meinung (S)​, Zustände (in einer Gesellschaft)​ (S)​
法语
activités productrices et us et coutumes de la population, opinion publique

网络解释:

民情

  • 民情,汉语词汇。
  • 拼音:mín qíng
  • 释义:1、民众的心情、愿望。2. 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
  • 《老残游记》第三回:“ 佐臣 酷虐是诚然酷虐,然 曹州府 的民情也实在可恨。” 毛泽东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大批干部和军队初到 东北 ,地理民情不熟。”
    • 1、领导干部要多和群众接触,才能体察民情
    • 2、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民意。
    • 3、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审其所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
    • 4、电信局俯顺民情,退还了押金,受到用户的欢迎。
    • 5、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 6、身为领导干部应该多了解民情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
    • 注音ㄇㄧㄣ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NAV
    • 五行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 拼音qíng
    • 注音ㄑㄧㄥ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NGEG
    • 五行

    (1)(名)感情:热~|无~|温~。

    (2)(名)情面:人~|讲~|托~|求~。

    (3)(名)爱情:~书|~话|谈~。

    (4)(名)情欲;性欲:春~|发~期。

    (5)(名)情形;情况:病~|军~|实~|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