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业
拼音:sì yè
注音:ㄙˋ 一ㄝˋ

四业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诗》﹑《书》﹑礼﹑乐。 2.指士﹑农﹑工﹑商四民之业。

引证解释:

⒈ 指《诗》、《书》、礼、乐。

《后汉书·逸民传·法真》:“处士法真,体兼四业。”
李善注:“谓《诗》、《书》、礼、乐也。”
《晋书·后妃传下·孝武定王皇后》:“天性柔顺,四业允备。”

⒉ 指士、农、工、商四民之业。 《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里布” 清孙诒让正义:“四业,即诸子注四民之业。

《汉书·食货志》亦云‘四民有业’, 贾疏谓即《閭师》畜耕树蚕四业,又引或説以为四时之业,并谬。”
宋司马光《赐书》诗:“四业既交修,坐令风化纯。”

网络解释:

四业

  • 诗书:指《诗》、《书》、礼、乐。
  • 行业:指士、农、工、商四民之业。
  • 佛教用语:四业具有得道之人果法的功能。包括:息业,增业,怀业,诛业。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ㄙ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LHNG
    • 五行

    (1)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

    (2)数目:~个|~位。

    (3)姓。

    (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

    • 拼音
    • 注音ㄧㄝ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OGD
    • 五行

    (1)(名)行业:工~|农~。

    (2)(名)职业:就~|转~|~余。

    (3)(名)学业:肄~|修~|毕~|结~。

    (4)(名)事业:功~|创~|~绩。

    (5)(名)产业;财产:家~|~主。

    (6)(名)佛教徒称一切行为、言语、思想为业;分别叫做身业、口业、意业;合称三业;包括善恶两面;一般专指恶业。

    (7)(动)从事(某种行业):~农|~商。

    (8)(Yè)姓。

    (9)(副)已经:~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