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集之众
拼音: | wū jí zhī zhòng |
注音: | ㄨ ㄐ一ˊ ㄓ ㄓㄨㄥˋ |
词性: | 成语 |
乌集之众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言乌合之众。
引证解释:
⒈ 犹言乌合之众。
引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故汉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而成帝业。”
《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
网络解释:
乌集之众
字义分解
- 拼音jí
- 注音ㄐㄧˊ
- 笔划12
- 繁体集
- 五笔WYSU
- 五行木
(1)(动)集合;聚集:汇~|齐~|~思广益|惊喜交~。
(2)(动)集市:赶~。
(3)(名)集子:诗~|文~|全~|地图~。
(4)(量)某些篇幅较多而分为若干部分的书籍中的一部分;本数较多而分为两三个段落的影片中的一个段落:《康熙字典》分子、丑、寅、卯等十二~|这部影片上下两~;一次放映。
(5)(Jí)姓。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乌集之众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