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得
拼音:wú dé
注音:ㄨˊ ˙ㄉㄜ

无得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无从。
犹不许,不准。
未能得以。
无所得。

引证解释:

⒈ 犹无从。得,一本作“德”。参见“无从”。

《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邢昺疏:“三让之美,皆隐蔽不著,故人无得而称焉。”

⒉ 犹不许,不准。

《商君书·垦令》:“无得为罪人请於吏而饟食之。”
《汉书·朱博传》:“积受取一钱以上,无得有所匿。欺谩半言,断头矣!”

⒊ 未能得以。

《宋史·胡松年传》:“﹝张敌万﹞向在淮南诱敌深入,步骑四集,悉陷於淖,无得解者, 金人至今胆落。”

⒋ 无所得。

《吕氏春秋·君守》:“君也者以无赏为赏,以无得为得者也。”

网络解释:

无得

  • 无得,是汉语词汇,出自《论语·泰伯》,解释为犹无从、犹不许,不准、未能得以。
  • 字义分解

    • 拼音wú,mó
    • 注音ㄨ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FQV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 拼音dé,děi,de
    • 注音ㄉㄜˊ,ㄉㄟˇ,˙ㄉㄜ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JGF
    • 五行

    1.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2.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3.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4.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děi

    1.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de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