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蟹不如一蟹
拼音:yī xiè bù rú yī xiè
注音:一 ㄒ一ㄝˋ ㄅㄨˋ ㄖㄨˊ 一 ㄒ一ㄝˋ
词性: 成语

一蟹不如一蟹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旧题·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褊,且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既又见一物,圆褊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彭越也。’艾子喟然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后因以比喻一个不如一个。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比喻一个不如一个。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於海上,见一物圆而褊,且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既又见一物,圆褊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於后得一物,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彭越也。’ 艾子喟然嘆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金王若虚《文辨二》:“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蟹不如一蟹。”
明沉德符《野获编·谐谑·借蟹讥权贵》:“分宜擅权,枉杀贵溪,京师人恶之,为语曰:‘可恨严介溪,作事忒心欺,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一蟹之微,古今皆借以喻权贵,然亦一蟹不如一蟹矣。”

国语词典:

艾子在海边见到一体形扁圆的多足动物,询问后,始知为螃蟹。尔后又看到好几种螃蟹,但是一种比一种小,不禁叹道:「怎么一蟹不如一蟹呢?」典出宋.苏轼《艾子杂说》。后比喻一个比一个差或事物每况愈下,愈来愈糟。

网络解释:

一蟹不如一蟹

  • 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 一蟹不如一蟹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三世君王,从李亨开始,是一蟹不如一蟹,而人的生命有限,再不拣起李适这最後一只烂蟹,便无蟹可拣。
    • 2、你也甭用犯红眼,这家依我看一蟹不如一蟹,早晚要垮掉的。
    • 3、从这点上说,钱谦益、吕大器等人比之万历时期的东林前辈们,风骨相去甚远,正是东坡居士所谓的一蟹不如一蟹
    • 4、袁术和袁绍,可称为一对难兄难弟,而术比起绍,更是一蟹不如一蟹
    • 5、幸,魏、蜀、吴三国领袖的后裔,都是一蟹不如一蟹,不很成器,也就无此顾虑。 
    • 6、眼下剧战之时,他却也能心平气和,一边看出了这剑法非同寻常,一边暗中哀叹一蟹不如一蟹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xiè
    • 注音ㄒㄧㄝˋ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QEVJ
    • 五行

    (名)螃蟹:~黄|~粉|虾兵~将。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
    • 注音ㄖㄨ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VKG
    • 五行

    [ rú ]

    1.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4. 到,往:如厕。

    5.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6.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7. 与,和:“公如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如。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12.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3. 姓。